中原循环经济的追梦人尚学岭

 


    近年来,全国各地产业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的号角高亢嘹亮。这其中,循环经济犹如足球场上的临门一脚,优雅厚重,意义深远。
    在长葛市大周镇,长期致力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的企业家尚学岭,再次用豫商豪情铸就长江以北规模最大的再生资源平台—— 葛天再生资源产业基地正展翅高飞,千亿产业集群呼之欲出!
    “这里是生我养我的故乡, 我的梦想注定在这起航!”言及大周,尚学岭感慨万千。
    改革开放至今,大周从贫瘠落后的农业小镇跃升为全国有色金属第一镇和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依托再生资源产业优势实现了华丽转身。而尚学岭从白手起家到行业典范,见证并亲历了大周经济发展最快的十年。
    近年来,在全民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浪潮中,大周因葛天再生资源产业基地的引擎带动,发展后劲十足,而后者因大周良好的营商环境而始终不离不弃,频频扩张布局,力求本土崛起。
    实际上,这也是大周镇乃至长葛市“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双赢模式最为成功的样本。在这方热土, 众多企业竞相争当产业转型升级中“经济中国梦”的主力军。
    走访当天,大周葛天再生资源产业基地,风和日丽,云卷云舒。尚学岭在办公室接受了专访。聆听这个勇于实践、敢于追梦的中国循环经济先驱的精彩叙述,于时光交错中,一幅循环经济的大美画卷在记者眼前缓缓展开。


 

    因贫谋变

    从郑州出发,记者一行驱车南下,穿过郑州航空港区不久, 就驶进大周镇。这里道路宽阔, 新型农村社区鳞比节次,到处洋溢着小城镇的祥和与幸福。
    这些场景使人很难想象30 年前的大周:“九岗夹八洼,旱涝都害怕。”彼时的大周镇因为贫穷和落后,曾被许多人形象地称为“北大荒”。
    “20 岁以前,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秋裤。”尚学岭一语道破了少年时代的窘迫。“这里淳朴的农民除了传统的农业生产,并没有其他的梦想。”
    穷则思变,1978 年改革开放的春风从东南沿海逐步席卷全国。从80 年代开始,一部分大周镇农民的思想日益转变,他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农业生产,开始在周边收购废品。
    不甘于现状的尚学岭也成为其中的一员。“那时的条件很辛苦, 收购的废品包罗万象,废纸壳、废塑料,兼或有些废金属。”
    万事开头难。当时,看着收购来的一些明亮不生锈的“废物”, 爱琢磨事的尚学岭带上干粮骑自行车往返400 公里,请专家鉴定这是什么,有没有人收购。也就是从那时起,他才知道这就是不锈钢,并带了两麻袋跑数百公里给人家送去。
    回忆起当时的情况,个头超过1 米80 的尚学岭仍很激动,“我身体素质好,有把子力气,根本不知道什么叫累,只有一个信念,多挣些钱养家糊口。”
    在大周,类似尚学岭的一群人们,做梦也想不到,他们所从事的是一个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的事业。
    当时,美国的循环经济发展已经风生水起,1976 年的《资源保护和回收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美国循环经济的思想,从其各州的层次上来说,80 年代中期以来, 美国已有半数以上的州先后制定了促进资源再生循环法规。
    尚学岭是不是我国第一批循环经济事业从业者,或许无从考证。然而,也就是这第一笔废旧不锈钢交易,拉开了大周当地废旧不锈钢市场的序幕,从全国各地收购的废旧不锈钢开始源源不断运往这里进行交易。
    “那是葛天经历的第一个创业发展阶段。”尚学岭这样定位自己的发展历程。简单的交易将这批大周人骨髓中的经商基因激活、唤醒。他们怀着创业的激情与梦想,用勤劳与智慧开启大周循环经济产业的大幕!


 

    顺势崛起

    鲲鹏展翼,扶摇直上九万重。在大周废旧金属交易产业的舞台中,尚学岭作为引领者推动着传统产业的变革。
    在别人仍然钟情于废金属的简单交易时,尚学岭正在思考着如何促进这个传统产业的嬗变, 提高其附加值。
    此时,改革开放已到90 年代中期,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不锈钢产业已突破欧美、日本等传统市场,我国以板材为主的不锈钢需求迅速增长,增速远高于全球水平。
    尚学岭认为,真正的创业环境已经来临!也许,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并非是时代造就了人才。而是,人才善于选择最恰当的时机,造就了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
    人才的思维与眼光往往超人一步。1999 年5 月10 日,尚学岭斥资5000 万元在大周镇上庄村, 成立金汇不锈钢产业有限公司,开启了河南不锈钢产业的新篇章。
    “世上没有废物,只有放错位置的财富;世上没有垃圾,只有尚未使用的资源。”多年的摸爬滚打,尚学岭深谙此道。
    与收购废旧不锈钢相比,生产和再加工不锈钢是一个投入大、技术含量高的行业,再提高其附加值的同时,资金、技术、管理一个个难题摆在了尚学岭面前。
    搏击商海需要智者的思维、师者的风范与勇者的霸气。
    20 多年的磨砺,尚学岭似乎已成为经商的老手,面对挑战已经习以为常。“挑战就是现在做未来该做的事情。至于未来的事情该不该现在做,决定他的关键是市场。”
    面对困难与挑战,尚学岭集思广益,谋定而后动,积极实施“ 走出去, 引进来” 的战略。2001 年,与浙江庆山集团合作, 加工生产不锈钢锭和坯,当年产值即超亿元。
    此后,尚学岭又先后与青山控股集团、韩国浦项集团合资合作, 建设了年产25 万吨不锈钢材料和年产60 万吨镍铁合金项目,2007 年实现产值50 多亿元。企业发展蒸蒸日上,年年都有新项目,在不锈钢行业内逐渐崭露头角。
    “我们既充分利用了大周镇废旧不锈钢市场的现有资源,又有了镍铁原材料资源,实现了热装热送。”尚学岭感触颇深,与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合资合作,使企业少走了弯路,节约了成本和时间。在企业生产中,金汇不锈钢公司注重节能、循环,对原材料“吃干榨净”。
    尚学岭告诉记者:“目前, 金汇不锈钢公司是一个集民营、国有和国际资本的多元素经济结构体系。它既融合了国有企业照章办事、管理规范等优点,又突出了民营企业敏捷的信息意识和果断的决策手段,企业走出了一个独特的管理模式。”
    金汇产品无论是用在航天航空、船舶汽车等领域,还是五金制品、食品机械等行业,其品牌、质量在市场上都有很高的声誉。企业现已形成年产80 万吨不锈钢生产能力,产值超过百亿元,先后获得 “河南省百强企业”、“河南省重点企业”、“河南省诚信民营企业”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企业”等荣誉称号。
    目前,在大周产业集聚区, 各类经济实体达到1000 多家, 废旧金属回收加工成为主导产业, 已形成再生不锈钢、再生铝、再生铜三大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了从废旧金属回收、分拣拆解、初级加工、精深加工到终端制品生产较为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2011 年的数据显示,2010 年, 大周产业集聚区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30 亿元,实现利税30 亿元。
    这之中,尚学岭和其企业的贡献举足轻重。


 

    升级布局

    时代的巨人,不会满足于眼前的成功喜悦,而是总是瞄向下一个目标与成功,因为时代的巨人总是站在更高的历史平台上。
    “近年来,冶金行业产能过剩使众多企业面临生死存亡的寒冬,这就更要求我们积极实施产业转型升级。”
    早在2009 年,遭受一年来全球金融危机的“洗礼”之后,尚学岭就更加坚定了产业转型升级的决心。在做强做大有色金属回收、加工的同时,怎样拓展完善循环经济产业链一度成为尚学岭考虑的核心问题。
    向哪里转型呢?这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方向,二是能力。
    大周是长江以北最大的废旧金属集散地之一。每年仅回收废旧金属就高达200 余万吨,6 万多人口中,从事废旧金属行业的便有2 万多人。从上游的2000 家废旧金属回收商贩,到下游的300 多家加工企业,资源优势得天独厚。
    然而综合来看,由于长期处于粗放式发展,产业规模小、散、乱,资源利用二次污染严重等矛盾问题日益显现,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整个产业链继续建设一个集交易、仓储、物流、加工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基地平台。
    而这恰恰是大周产业体系的短板。以企业家敏锐的洞察力, 尚学岭找到了转型的方向。与其说是一种升级布局的转型之举, 对于在大周成长起来的尚学岭而言,不如说当地最大民企的社会责任更加恰如其分,毕竟这个庞大的产业布局关系到千万个从事废旧金属经营的商户。其次,在转型升级能力上,尚学岭有足够的自信。
    2011 年3 月,在当地政府大力支持下,由河南葛天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投资的河南葛天再生资源产业基地项目开工建设,该项目规划用地1628 亩,投资30 亿元。主要建设项目有电子信息交易中心、废旧金属交易中心、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中心、废旧家电回收拆解中心、废旧金属加工中心、物流仓储中心等。
    像当年的创业一样,很多人认为尚学岭在进行一场空前的豪赌! 而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尚学岭分明不是在做企业,而是在“养孩子”, 可行性报告的每个章节、规划的每道程序都亲自过问。“了然于胸, 百战不殆。”大体量真金白银的投资丝毫让他马虎不得。
    据记者现场了解,该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废旧金属交易市场和电子信息中心用地600 亩, 已建商铺和配套设施18 万平方米, 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做商户搬迁入驻工作。
    现阶段,中心硬件设施已经到位。已建展销商铺15 栋(1282 间), 便于企业展示产品、商务恰谈、停车住宿。交易商铺27 栋(428 间), 商户可以自由分割,自主经营,四通八达。物业大厦、商务大楼提供金融、商务、餐饮、娱乐等一站式服务。另外,金汇旗下的物流公司提供全方位物流配送服务。
    软件设施也不断完善。有政府税收优惠扶持政策和公司3 年免收租金、物业费服务承诺,同时还提供安全保卫、信息发布、融资担保服务。
    尚学岭透露,目前,很多财团也看到了这块可持续发展的价值洼地, 纷纷要求投资联合开发,这充分说明循环经济事业大有可为。
             
    扬帆筑梦

    心有多大,梦有多长,舞台, 便有多宽广。在葛天再生资源产业基地庞大的产业布局中,尚学岭正实现着他的中国梦。
    随着基地的逐步建成,这将有效引导单一的原材料产品向中间产品和终端产品发展,延伸产业链条,基地必将成为循环经济的样本。
    尚学岭首先算了一笔生态账: “按照回收利用量保守计算,基地每年资源再利用可节省超过100 万吨的标准煤,可减少排放近2000 万吨铜铝尾矿、1500 亿立方米废气、15 万吨二氧化碳和11 万吨二氧化硫。”
    “其次,基地全部运营后,产业集群创产总量将轻松达到千亿规模。”尚学岭又算了一笔经济账。同时, 基地可以促进1.5 万人就业,拓宽当地居民的就业途径和收入,基地辐射带来的其他服务业等效益也不可小觑。
    “这就是发生在我身上,看得见、摸得着的中国梦。也是我追求半生的循环经济梦。”言及此, 尚学岭神情霍然严肃起来,双手扣在胸前,让人感到有种坚不可摧的情感在他的目光中跳跃—— 这是此次采访过程中令记者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个片段。
    此时,窗外日正中天,阳光普照;对座,尚学岭抚昔追今, 心潮澎湃。
    尚学岭表示,像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循环经济产业已经成为一股潮流,体量庞大且备受推崇。2013 年初印发的《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指出,必须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从源头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无论是从国际经验,还是国内形势来看,循环经济产业在我国必将掀起新一轮发展风暴!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的美好家园。尚学岭认为,这也是一个利好的信号,这说明从国家到地方,包括人民群众,要再次审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循环经济。
    他建议,国家有必要适时出台一些硬性规定,地方配套一些强制性措施,企业上马一些变废为宝项目,这样才能对循环经济产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历史性的变革。
    当日下午3 时,记者一行离开了葛天再生资源产业基地。一组组关于尚学岭镜头不断在记者眼前回放:伟岸的身材,豪放的性格。有血有肉,有情有义。
    对事业的忠诚,对社会的诚信,对员工的关爱,尤其是对大周这片热土和人民割舍不断的鱼水情怀。在他身上,豫商的品质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车子驶出大周镇产业集聚区, 车外的小山流水渐行渐远。
    尚学岭传递的循环经济正能量久久挥之不去,似一座丰碑。只不过,它不是刻在石头上,也不是写在纸上,而是铭记在人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