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金志国管理日志》

文:潘竞贤

摆在案头的是张翼编著的《金志国管理日志》。

金志国,何许人也?你也许并不熟悉这个名字,可是“青岛啤酒”这个品牌你一定知道——你要是说“不知道”,我就怀疑你是不是地球人了。(此处省 略笑声一片。)说青岛啤酒家喻户晓我觉得一点也不为过。那么多人在觥筹交错、推杯换盏的时候与这四个字发生着关系,它融入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金志国这个 名字与“青岛啤酒”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就是他,创造了青岛啤酒的神话。

与绝大多数成功者类似,戴在金志国头顶的光环也很多:2007年十大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改革开放30年30人、中国十大杰出CEO、最具影响力 的企业领袖。在我看来,这些闪烁的光环都无法与他青岛啤酒掌门人的身份相提并论。由他掌舵的青岛啤酒成为世界第六大啤酒厂商、进入“世界品牌500强”、 荣膺首个“中国上市公司最佳董事会”并五次荣获美国《财富》杂志“最受赞赏中国公司”。

我在阅读这本书之前,心里是带着一个期望的——这本书能不能告诉我,金志国凭什么可以创造青岛啤酒的神话?

本书的开篇就探讨如何“成为最受尊敬的企业”话题。书中援引金志国在环球企业家俱乐部主题圆桌论坛上说的话:“所谓的股东价值最大化,这个观念特别害人。单一为了赚钱,单一保证股东价值最大化而去做事情,就会不择手段。”

乖乖隆地洞,当人们在肆意谈论“股东价值最大化”的时候,金志国说它“特别害人”。

让我们看看张翼是如何评价金志国的这段对话吧——

奉行“客户价值最大化”这是一条永恒的商业原则。在青啤公司,我们已经将客户的内涵扩展至所有利益相关方,并在公司内部大力贯彻。我们所有的工 作和追求就是要关心他们的诉求,并为实现他们的最大利益而努力。首先要让内部员工高兴起来,这是你的内部顾客,只有让他们高兴,他们在创造外部顾客愉悦的 过程中,使用的成本才会最低。最大的收入减去最小的成本就是“股东价值最大化”,“股东价值最大化”不是终点,而是起点,终点必须是“客户价值最大化”。 “股东价值最大化”固然没错,不过,尤需警醒的是:为了“股东最大利益化”,勿忘“客户价值最大化”。

这样的颠覆让我想起自己在写作《松下幸之助管理日志》时的反思。我发现,在这个“计划赶不上变化”的商业时代,流行的经营理论如时尚潮流般不断 花样翻新,可是,当我们翻阅经典,试图从创造基业长青的企业的大师那里学习什么的时候,我们却惊讶地发现,在大师们的经营宝典里没有策略没有手腕没有技巧 没有套路,他们执着和坚守的是那些看似最基本的商业原则,如:客户价值最大化、诚信、社会责任、内部服务、以人为本……请看看松下幸之助最经典的一段话: “松下公司是经营人才的公司,顺带着生产电器。”

“青啤所有的工作和追求就是要关心他们的诉求,并为实现他们的最大利益而努力。青啤信奉:你能让多少人成功,就有多少人能让你成功;你能让多少 人赚钱,就有多少人能让你赚钱;你能尊重多少人,就有多少人尊重你;你能对多少人负责,就有多少人对你负责。”金志国始终强调,对内,青啤的客户是员工; 对外,青啤的客户是消费者、股东、社区,还有青啤的供应商和经销商。

这样的认识再一次将我们的眼光从缭乱的潮流引向基本的商业逻辑。如何理解管理的基本逻辑,是决定管理行为的一个关键。中国经济和企业的高速成长 成就了中国管理者的草莽理论,经验主义盛行,生搬硬套国外的管理体系更是家常便饭。可是,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这样告诫我们——

发展中国家可以很容易地得到国外的技术,也容易吸引外资。但是,技术和资本只是工具而已。它们必须通过有能力的管理者才能发挥作用和功效。而中 国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要培养一批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他们应该懂得如何管理人,知道如何去领导企业并促进它的发展,也知道如何去激励员工和让他们的工作卓有 成效。管理者不同于技术和资本,不可能依赖进口。即便引进管理者也只是权宜之计,而且引进的人数也将是寥寥无几。他们应该是中国自己培养的管理者,熟悉并 了解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并深深植根于中国的文化、社会和环境当中。只有中国人才能建设中国。

回归基本的管理层面,就是要求中国企业家从管理的本质出发,执着于基本的商业逻辑,坚守应该坚守的,创造出有生命力的植根于中国土壤的管理理论,创造基业长青的组织。

作者简介:

潘竞贤,青年管理学者,群峰教育集团研发总监。著有《松下幸之助管理日志》《李世民管理日志》《胡雪岩管理日志》。

出版信息:

《金志国管理日志》 张翼编著

蓝狮子财经出版中心 策划

中信出版社出版

2011-2 第一版

本图书在当当、卓越以及各大新华书店均有销售。